两堂兄弟因太穷住山洞里 合娶一个媳妇
0
重庆晚报11月26日报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太穷:两个堂兄弟合娶一个媳妇;8户人家、30多口人,全都住在山洞里;每天三顿吃苞谷面炒洋芋粉,称作“金裹银”…… Ho(MO!( vs8[352 在大巴山深处,库区腹地,原巫山县官阳区硝洞阡,曾经生活着重庆最后的岩居部落。三峡工程上马之后,这8户人家开始逐步搬迁,接受现代文明。 Y9mhDznS k:n{AoUc
不久前,三峡工程开始试验性蓄水,整个三峡工程具备雏形,岩居部落的生活转型也已基本完成。新生活给他们带来新幸福,也带来一些新烦恼。 3\Amj}RJ T
?Om]:j 合娶媳妇的兄弟分开了 ;8#6da, O\7x+^. 这8户人家都姓陶,扯来扯去都是一家人。曾经合娶一个媳妇的,是两个堂兄弟。两个人身高接近1.7米,身体健康,乐观勤劳。十多年前,由于居住的地方太差了,没有人愿意嫁进来,他们才半明半暗地合娶一个媳妇。 \:h7,[e Jm ,:6T 他们以前居住的硝洞阡,山倒不高,但坡度太陡,地质也不稳,找不到平地修房子,所以8户人家全部住在一排岩洞中。洞外修了堵墙,成为典型的岩居人家。 JA{kifu0+ [`tOhL 陶家媳妇、74岁的董开英说,洞里没有电,担一挑柴到乡场换煤油和盐巴,来回要走一整天,淌过7条小河沟;喂一头肥猪出去卖,要请七八个人轮流背。 4(,.<# 3q4VH q 他们上山种地时,会带上生苞谷和洋芋,中午在山上烧熟了吃,一直到天黑才回来。洞里的小孩没人带,也带到山上,在地边挖个坑,将摇篮在坑里埋一半,再把孩子拴到摇篮里。 K cex%. f IV"U 三峡工程上马后,巫山县对这8户人家实施整体搬迁,迁往平河乡昌平旅游公路两旁。政府为每家人修建4间砖房,重新划定了责任田。
C+\z$/q iAe"oXK| 合娶媳妇的两兄弟现在分开了,4个娃娃每人带两个,哥哥和媳妇在一起,非常幸福。记者昨天看到,两家仍然是紧邻,都收拾得很干净。 %x#S?GMV< yPfx!9B “岩居人家”富起来 ty!DMg# 8/2Wq~& 8户人家中,陶朝生目前最富裕。当初政府修的房子只有一层,他现在加盖了一层。房子外边贴了白瓷砖,装了雕花玻璃。房子内搞了装修,贴着米色地砖,安装了黄色实木门,房间里还摆放着饮水机、电话机。记者采访时,老陶掏出一包龙凤呈祥,拿出5瓶啤酒,热情地招呼我们“抽根烟,喝口酒”。 tV4yBe<`` ();Z,A 老陶如何富起来的?他说,自家现在人均1亩多地,种苞谷、洋芋、芝麻,再喂几头猪,吃饭没得问题,很多家都可以天天吃上肉。一年下来再卖几头猪,也能找点零用钱。“我和儿子近几年到沈阳打工,找了点钱,就把房子修好了。” BUZ74 "u^2!d 在老陶的带领下,目前有5户人家的房子加了层,房子更加宽敞了。由于交通方便,出去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小孩基本都在上学,大人或外出打工,或在大昌古镇做点小买卖。他们的新家距大昌古镇只有20公里,十多分钟车程。 jA8Bmwt;w XSx!11 新生活带来新烦恼 &H+ wzx< n jd2 对于陶朝远的母亲石德元来说,新生活带来的烦恼是“没有柴烧”。他们以前居住的硝洞阡,房前房后都是森林,基本可以随便砍,从来没烧过煤炭。现在不行了,山上长的树一棵也不能乱动。只能烧煤,或者烧煤气罐,“这多贵呀!”老人家心疼钱。 1f3g5y'z5 R;AcAJ; 外边的姑娘现在也愿意嫁进来了。年轻后生在上学和打工过程中,结交的朋友也不少。但是,石德元总认为邻里关系不好处,“那些当地人总盯着我们外来户:我家房后的路垮了,刘家不让我修,说是他的地盘,给1000块钱才能动;退耕还林,我种的枣子树遭李家的黄牛吃完了,林业站的人来检查,说我的田里没有树,不给我补偿,我怎么办?……” \>su97 bLl
?!G.
烦恼虽然很多,但有一点得到陶家人的共识——“不管怎么说,不能再回到硝洞阡!”陶朝生告诉记者,“以前的日子太苦了,想都不敢想!”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刘邦云 陆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