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频对CPU寿命影响的扫盲贴
0
由于时代的进步,懂得电脑硬件知识的人越来越多,DIY不再是一趋势,而逐渐发展成为主流,DIY主流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一个意识成为了主流,那么另外一个技术含量更高的意识便会变为趋势。今天,我就来帮大家为新的技术趋势扫扫盲。这个新的趋势就是----超频! e!6eZ)l O!o <P5X^ 早在去年,华硕主板就第一个打出了“全民超频”的概念,作为开拓超频硬件领域先锋军。到底什么是超频呢?由于国内的微机技术发展缓慢,所以许多人对计算机的理解大都停留在上网、办公、游戏方面的领域,而硬件的理解更为狭义。很多人对电脑硬件的的理解还是:内存大,电脑就快的错误方向。而超频,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一些对于硬件知识初步理解的人,则认为超频,是一种费电伤机的事情,用硬件的寿命来换取性能。但这个理解也是对错参半。现在我就先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超频的理念。 sb'lZFSP~s /\~l1.6` 超频,以技术来说,大致分为3种: JW-|<CJ E{<?l 7t 一、硬超:以过人的电路技术以及自己对电路设计的深度理解,对硬件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从而提高硬件运行的速度,而达到超频的目的。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90年代,那时候的CPU基本都是固定频率的,而且品牌机居多,DIY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的年代,只有一些高手通过如此的手法来提高硬件的性能,从而使硬件适合自己使用或者从中找一些优越感。但这个手法是最危险的一个,稍有不慎,就落得一个件毁机亡的下场。 gEE9/\>%- ZHz^S)o\[s 二、软超:出现在2002年以后的,通过网上一些网站发布的软件,从程序上改变CPU的频率,从而达到超频的目的。由于这个时代,DIY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更多的DIYER的出现,使硬件市场开始发展,而一些品牌更为了找一些出众的卖点,而在硬件上加入了频率调节技术。这个方法往往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纵然稍有失手,只要一按重启,硬件的频率又会回到默认的时候了。 2mQOj$Lv {798=pC<. 三:BIOS超频:这个是介于软超和硬超之间的一种技术,而且用法比较普遍,大多是主板商为了争夺市场,在主板的BIOS加入了CPU、内存、南北桥的频率以及电压的调节技术,通过对这些东西的调节,从而达到超频目的。这个技术有一定的危险指数,但不是最危险的,因为只要调节的不太过分的话,可以通过对主板的放电来清除COMS的设置,还原到默认状态。 9wzwY[{ #0(
fOHPQ 而超频的玩家,也分3类: : sFo
第一类,最普遍的,为了性价比而超频;打个比方:我买了个400块的双核CPU,频率只有2.2G,但我觉得不太划算,但高一点频率的,26.G,却要700块,于是我就超频,超到2.6G,那么,我用400块钱买了700块钱的CPU,省了300块,性能也达到了那个价位的性能,于是就满足了。 &ryiG 第二类,是一些比较狂热的玩家,其中本人就属于第二类,通过超频,来体现我的电脑水平,看看我跟别人的差距,以超越别人来获取一种优越感。 fD0{ 5 第三类,是最无聊的,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且我不允许别人说我的选择有错,就算我作弊,我也必须要赢,我就是纯粹的装13的。 CDJ$hu 综上所述,就是我国DIY市场的超频领域状态。 )4P
B<[u 2,+d|1(4o 而由于超频的领域在国内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导致了两极分化的严重,高手的话,技术高得不得了,菜鸟的话,基本上连调个BIOS都费劲。而更大的问题是,以前超频领域的误区,至今仍被一些刚学会一点技术又不懂装懂的人来误导新人。 :|=- (z 误区一: }N@n{bu+ 超频会减缩硬件的寿命,使CPU很快会坏掉。 )TM!ms+K 关于这个误区,其实各大CPU厂商都已经很明确告诉大家,减缩硬件寿命是正确的,但减缩了多少? %U-Qsy8|D) 一个CPU的寿命,大概是8--12年的使用寿命,而超频是通过加大CPU的电压,提高CPU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的,减短寿命是必然的。 L,6MF,vx 6I"C~&dt 因为CPU的核心是通过几千万甚至几亿个以纳米为单位的晶体管来工作的,所以这几千万甚至几亿个晶体管的距离就十分的相近,电压过大的话,就会导致电流过盛而乱窜,使电流的方向不再按照晶体管的排序方向流动,从而造成短路。 rj}(muM,R 但其实CPU出厂的时候,厂家都给出了一个CPU的工作电压范围,其实这个范围基本就是一个安全范围,因为每个CPU在出厂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高压测试,最终才能确定工作电压范围的,因此,厂家给出的这个电压范围,就是CPU能承受的电压范围,一般是1.25V--1.5V。在这个电压范围里面,CPU工作是安全的,所以根本不必担心。 Bf/|{@ gUspGsfr 再下来就是温度,超频提高的功耗必然会带来高温度的输出。由于CPU的内部核心是使用硅晶体来制作的,高温必然会使硅晶体产生游离,导致核心质变。但其实这个也有一个误区,就以Intel的CPU为例子,一般45纳米的Intel的CPU工作温度在室温25度的情况下,都是30--35度左右,而超频之后,温度由于功率的增加而达到了40多50度,一些超频的新人就受不了了,U比别人的高温这么多,不会有事吧? k2pT1QZnt 'w:bs! 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的,因为硅晶体的游离温度是75--80摄氏度,也就是说,只要散热设备搞好了,不让U的温度超过75度,基本是不会有事。 KLW&bJ$|j J, r Xx: 而且现在主板的BIOS都有一个“PC Health”的选项,可以设定CPU、南北桥到达多少温度后,就自动断电的保护,要是你真的不能确定温度的话,这个选项已经可以帮助你保护你的硬件。但安全归安全,硬件的使用寿命由于电压的加大必然会减缩,但也不会减缩的很厉害,一般看超频的程度来决定减3--5年的寿命,一个CPU的寿命是8---12年,减了3--5年,都还有5--7年的寿命,你总不会一台电脑用个6、7年之后,还能忍受硬件老化后带来的龟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