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小学周围卖嫖娼许可证等恶搞证件受学生追捧(图)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zr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7459]

 小学周围卖嫖娼许可证等恶搞证件受学生追捧(图)

0
图片:
最近,一种“恶搞证件”在昆明市的小学中悄然流行起来,受到小学生的追捧,成为孩子们的书签,或当饰品挂在书包或钥匙扣上。有家长反映,“恶搞证件”中有“发春证”、“***证”、“***证”、“嫖娼许可证”、“色狼证”等等五花八门,很多“证件”内容非常低俗。 @Tr8.4  
=GjxqIv  
23日,接到市民报料后,记者走访了白马小学和西坝小学,发现学校周边小店里均有这些“恶搞证件”出售,5毛一套,一套4个证。这些让家长和老师们担忧的“恶搞证件”却让小学生们乐在其中,不少孩子都觉得又酷又好玩。 ~ >ACMO  
(byFr9z  
现象 7@Qz  
sT3O_20{  
学生觉得又酷又好玩 *Ta*0Fr=9|  
h^bbU.  
昨天中午,记者在白马小学看到,不少学生书包上和钥匙扣上,都挂着这样的“恶搞证件”,甚至还有学生后背被恶搞的学生贴上“寻找异性证”。 ([ xYOxcp5  
u<\/T&S  
3年级的周周(化名)钥匙扣上悬挂着“通缉证”,记者借来看了看,“通缉证”背面印有“兹证明某同志在网上乱谈恋爱,乱发表黄色文章,乱玩游戏,乱搞男女关系,现在被通缉……”不仅有证件编号,还印有“中国高级网络犯罪中心颁发”字样,煞有介事。 ' 7>V4\"  
=2{^qvP  
4年级的玉玉(化名)有“处男证”和“乖乖女证”,有的同学一个人就有十几本证……受访的学生们普遍觉得这些证挺好玩的,可以假扮流氓和老大等多种人物。 ]pr;ME<M{  
j4Cad  
记者看到一张“处女证”,正面印有一张美女图,下方印制的颁发单位为“计划生育部颁发”,背面的姓名、性别和年龄,都由学生自己填写,右上方还可以粘贴照片。 cX553&  
[N925?--S  
老师允许玩这些证件吗?孩子们笑着说,“老师不知道,也没看见”。 6 9 ,;=  
@K]D :MSS  
调查 3%xj-7z W  
e ?H`p"l  
校园周边出售“恶搞证件” V4Ql6vg_f  
0=&Hm).  
根据学生的指引,记者在白马小学和西坝小学周边的店铺里,找到了这类“恶搞证件”,细看发现,其中包括“良家妇女证”、“打人许可证”、“失恋证”、“嫖娼许可证”、“黑社会大姐大证”、“***证”、“扁人证”等应有尽有。 ek#{!9-  
#G^?4Z a  
“老板,多少钱一套?” r/fLm8+  
'8wA+N6Zr7  
“5毛。” FbHk6(/)  
*}0g~8Gp  
“什么时候开始卖的?” ; eq^m,oz  
)}7rM6hv  
“最近。” }S$]MY,*  
'zZN ]P  
“一天能卖几套?” QE$sXP7 &u  
y%\kgWV  
“也就几十套吧,还是好卖的。” 西坝小学和白马小学周边商铺的店主介绍,开始都是孩子们拿着这些证来问有没有货,为了迎合学生需求,就到螺蛳湾、明通等地批发来卖。一位店主说,批发时进行过挑选,带有【www.canton8.com不良信息过滤】语言的证件,他都没有进。 cyG3le& +G  
a! P?RbW  
校方 N/mTG2'<  
4?,N;Q  
监管难只能加强教育 b4s.`%U  
x2[A(O=  
记者随即走访了白马小学校方,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曾老师接受了采访,她表示不知道校园周边在售卖这样的证件。她说,这些证件上的文字,一定程度上会诱导孩子们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人生观。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商家不能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目前,这些“恶搞证件”让老师也很头痛,毕竟买这些卡片是学生的校外行为,老师监管很难到位。 FU~ Ip  
2RidI&?c<  
接受采访的老师们在担忧的同时,均表示要在下周一的晨会上对学生们进行教育。  -}{c;pT  
=ex71qj)  
家长 NS;,(v{*N  
U*=ebZno  
查源头不该卖给孩子 9=~"^dp54%  
y}5H<ZcXA  
说到这些“恶搞证件”,家长孙女士有些气愤:“你看看,背面都写了什么东西嘛,还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这不是害孩子嘛。” lO9ML-8C1  
(hS j4Cp  
家长李女士说,孩子玩这样的证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现在孩子们还小,就让他们提前知道和接触这样低俗的“社会现象”,毕竟不好。希望有关部门进行严查,从源头上清理这些“文化垃圾”,不要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aqF ||v%)  
(\>3FwFHW|  
专家 +ZEj(fd 9  
&p%0cjg"Q  
建议家长正面引导 M3c-/7  
eYMp@Cx  
云南省卫生厅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师曹立亚认为,“恶搞证件”上有些内容是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但是,既然这样的事情出现了,建议家长们要弱化处理、正面引导,对于一些敏感的字眼,家长不要刻意去重视、提醒和解释,但也不要有意回避。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提醒他(她),把这些东西贴在同学身上,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另外,这些证件都只是流行一时,家长不要太过担忧。
顶端 Posted: 2008-10-24 17:31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