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IX [;IDTo!<> “珠江水着实一年比一年有改善!”34岁的黎冠洋连续三年参加广州集体横渡珠江活动后,由衷地发出赞叹。让黎冠洋兴奋不已的是,今年的珠江水没有漂浮物,只偶尔有几根水草。“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p8"9jN@}c DtJTnvG~B 珠江水无声流淌,默默地诠释着广州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广州保护环境、造福市民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结出硕果,广州山更青了,地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寄予厚望,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的目标,科学治理珠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
H6PXx rPo\Dz 文/记者 杨明、刘海健 通讯员 穗宣
Ky'3z" x,w`OMQ}c 珠江大整治 母亲河变清
vA"`0 O2'bNR 广州提出增强“爱护珠江,人人有责”的 意识,早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让珠江变清的目标。
gSv[4,hXd z7t'6Fy9' 7月19日,在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的带领下,3000多名广州市民第三次成功横渡珠江,16岁的黎家勇和父亲是队伍中的一对“父子兵”。在星海音乐厅前的上水码头,身材结实的家勇意犹未尽:“珠江水比我印象中好多了,而且游起来还省力。”
=@1R ozt \Sq"3_m4T 其实,早在2003年9月,广州就启动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广州山更青了,地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市民感觉的背后,是一组组坚实数字——广州从2002年开展珠江综合整治以来,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丰水期水质符合Ⅲ类。全市新增绿地159.4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2平方米,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水平。
_sf#J|kQ k qY3r & 拓建人工湖 排涝又清污
I"F
.%re -M>K4*%K 拓建蓄水量达20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白云湖,该湖既能蓄水、防洪、排涝,又能通过它把水引入已截污的河涌,使河涌保持有洁净的流水。
1W}nYU =ve*g& 以回归“花城”、还原“水城”、提升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主线, (下转A4版)
z7@(uIl=X =UB*xm%! X8,7_D$ (紧接A1版)广州又拉开“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二期序幕,最瞩目的就是着手实施北江、西江两大引水工程,以及河涌联合补水工程建设来改善广州水环境。拓建蓄水量达20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白云湖,既能蓄水、防洪、排涝,又能通过它把水引入已截污的河涌,使河涌保持有洁净的流水。
m_E[bDON _r<zSH% 被称为广州第一大人工湖的白云湖位于广州市北郊,规划占地面积2.07平方公里。白云湖建成后每天可从珠江西航道引入100万立方米的活水,从而大大改善广州市北部60多条河涌的水质。今年年内,白云湖的主体工程建设将完成,沙河涌、车陂涌、猎德涌等3条重点河涌联合补水的调蓄池及主体工程将实现通水,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221家工业企业也将迁出或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