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e$
s [tsi8r=T 标“CANTON”(即广州)青花罐较罕见。
Ou</{l
/ ZOc1 vj
*vv<@+gA h=SQ]nV{ 71岁的瑞典画家阿妮达·斯丹勒在展示她的画作。
g\)+
LX 0#4_vg .
A`<#}~A PxzeN6f 雅可布对中国官员送的瓷狗爱不释手。
8v@6 &ras@ o0$R|/>i Uo v%12 本报讯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邓玉梅、叶伟华摄影报道)在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之行两周年之际,71岁瑞典画家阿妮达·斯丹勒风尘仆仆赶到广州。此行她带来一段260年前“哥德堡”号第三次中国之行鲜为人知的故事,用水彩画形式,记下一个叫做雅可布10岁瑞典男孩的遭遇,起初他只想上船和当水手的舅舅道别,偷划铁匠摇橹船靠上“哥德堡”号,钻进船舱,由此引发了一段传奇的故事。100多幅水彩画内容全部出自当年随船牧师的航海日记,真实记载雅可布旅途中看见的一切。从本月18日起至10月30日,这个题为《“哥德堡”号带我到中国》的展览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厅举办。
9C}Ie$\ /:v+:-lU 哥德堡人都知道中国
'Wjuv9)/ F{)YdqQ 展场还专门从瑞典调来1750年前瑞典制黑漆航海日志木箱、1800年广州制造的广式鎏金黑漆桌椅、罕见的标有“KEEFOO CANTON”的民窑外销青花罐等等。展览由广州博物馆、瑞典驻广州总领事馆和瑞典哥德堡西方古董公司共同主办。
H`q" _p: \o ! 斯丹勒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逐一解读了水彩画里的雅可布故事。
LSb
3w/3M {PgB~|W “今天在哥德堡市,人人都知道中国,人们对中国茶叶和瓷器的热情更是近乎虔诚。”斯丹勒解释,热情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260多年前神秘沉没的“哥德堡”号有关。
4O_z|K_k| r_p9YS@I 提起打捞的历史,斯丹勒滔滔不绝,“1746年‘哥德堡’号一沉没,东印度公司就开始打捞,两年间捞起了30%的货物,销售后利润为14%。到1906年至1907年间,两位商人获得打捞资格,之后‘哥德堡’号似乎就被遗忘了。”
/Y5I0Ko Uw 'ah|cMRn 到1986年,新一轮打捞开始了,一直延续到1993年,这连续8年的夏季斯丹勒作为义工参与打捞工作,见证了“哥德堡”号从打捞到仿古船复航全过程。“有时一捞就是一筐,装着一堆瓷器,有时只捞到一只碗,但更多时候只是一些碎片。”
Z
l.}= CN8GeZ-G 古董姜可隐约闻到姜味
?g|K"P<1 B04%4N.g"X 令斯丹勒最感兴奋的是,有一次起水时居然整箱捞起了约260年的中国茶叶,“奇怪的是,沉埋海底260年中国古茶喝起来还很香。”斯丹勒炫耀地回忆起当时情形,“我们就在打捞的岸边,泡了这种古茶,居然还能飘出茶香。当时还捞到姜,湿漉漉的,用吹风机吹干后,也能隐约闻到姜的清新味道!”
%41dVnWB^4 D}'g4Ag mj5$ 2J 斯丹勒曾徒步珠江沿岸
UfjLNe}wA ;~T)pG8IS 斯丹勒出生在哥德堡市外农村挪尔,以画画、写作为生。从1986年至1993年,她连续用8年的夏天时间义务参与打捞的记录工作,见证了“哥德堡”号从打捞到仿古船复航全过程。为了描绘一个真实的雅可布,斯丹勒早在1991年就只身来到中国,徒步当年帆船路经的珠江沿岸,到景德镇了解中国陶瓷的制作乃至包装运送的细节。
m76**X tk"L2t ;KJJK#j !O
F#4N 雅可布对瓷狗爱不释手
\DBoe:0~ ^tX+<X
在“哥德堡”号启航回程前一天,一位中国官员把一个蓝色瓷狗送给了他。雅可布抱住瓷器狗,很高兴地深深鞠了一躬。
/ U1VE|T loN!&YceW “哥德堡”号驶出虎门,踏上了回程旅途。在中国的这段经历,令雅可布终身难忘。回程路上,船长给他50枚硬币作为酬劳。“妈妈一定会很高兴……”雅可布心想。返途中,雅可布的12岁生日到了,船上的人都放下工作为他祝贺。厨师用最后一个鸡蛋做了一块蛋糕给他,木匠还送了他一只小木船。
(1JZuR<?c ms'&.u&< 雅可布随船在海上漂流了2年零6个月,“哥德堡”号在距离家门口只有900米触礁沉没,所幸,雅可布和船上的所有人都被及时救出。
[0.>:wT W"Hjn/xSS kwNXKn/ 小猫闯广州城偷鱼食
Hn)K;?H4 c:I1XC 经历多次风暴后,“哥德堡”号穿越赤道来到东方。船驶进澳门,进入珠江口。就在黄埔岛外,“哥德堡”号放下铁锚,船要在这儿停泊半年。舅舅给雅可布和其他孩子们租了一条舢板,摇橹的是一个本地的广州人,小船靠岸时小黑猫跟着跳上舢板。眼前一座房屋上飘扬着瑞典国旗,这就是瑞典商馆。
yveyAsN`B 7iu?Q 牌楼前,小黑猫窜进城内居民家咬着一条鱼后四处逃窜,后面是一位留辫子的孩子拿着一把长竹子在追赶,当年牧师记录的这段故事就发生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