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被叫停“死亡游戏”帖重现网络 - 转凤凰
0
三年前,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网站论坛撤销有关介绍“死亡游戏”的帖子;三年后,“死亡游戏”再度出现人们的视野当中,珠海一家网站论坛也发帖介绍“死亡游戏”的玩法,这当中不乏跟帖想尝试的网友。 EkjO4=~UC a7OD%yQ U.?,vw'aai bnUd !/; uN6TV*]: 记者线下采访时发现,据说这一让人短时间可获得快感的游戏方式,在部分大中学生群落里死灰复燃。“死亡游戏”并没有真正死亡。本期搜网通过采访网友、体验者及专家,听听他们对于这一颇具争议性的游戏方式的看法。 I.q nA =$Xdn' z#bOFVg# “死亡游戏”帖重现网络 3VALrb; O1rnF3Be V><5N;w /-G;#Wm 日前,记者在浏览珠海4u学生网论坛时,被一篇名为《5秒钟让你体验死亡!信不信由你!》的帖子所吸引。帖主叫“a林”,介绍的是三年前被教育部明确要求禁止传播蔓延的“死亡游戏”。 p# O%<S@? *4]I#N g3Kc? wTC ,C(")?4aJ *vUKh^=" 在该帖的“前言”中,“a林”自称自己亲身经历过“死亡游戏”。“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种游戏,也可能有人知道,但是已经慢慢的淡忘了,我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随后,在帖子的正文里,“a林”称“死亡游戏”为催眠术,玩这一游戏的人则叫“被催眠者”,并详细介绍了“死亡游戏”的玩法。 l"b
78n }|{yd03+ $&k zix :eei<cn2 “为什么说它是死亡游戏呢?因为当时有一位朋友昏迷过后整个人像发羊癫疯一样全身不停地抽搐,差点没醒过来,最后是在一阵乱脚猛踢之下才醒了过来,为这事病了大半个月。”“a林”这样解释自己理解的死亡游戏的名称。 jyLpe2 S jD$
T ZDcv-6C)B b!<?,S 0@^YxU[YN “据我朋友说,这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游戏,人们都用它来缓解心理压力,谁要是想体验一下瞬间死亡的话不妨试一下,过程很短,不过几秒钟。”“a林”鼓动道。不过,“a林”也提醒玩家必须身体棒棒,老人、小孩、女孩以及心脏病人千万不可尝试,“否则出了事后果自负!切记切记!” )bw^!w) @j5W4HU >vt#,8VAN .2[>SI 好奇网友跟帖欲体验 Gvl-q1PVC SYeCz(H>d %+Mi~k*A' “a林”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记者发现,从1月12日下午发帖,两个小时里先后有10多人跟帖。跟帖的网友对于死亡游戏有赞有弹。“没兴趣。”网友“堕落”第一个跟帖回应。“我都玩过了,n年前的事了。”在网友“宇贰”看来,死亡游戏似乎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也有网友表示“好玩”,“感兴趣,有空一定玩玩。”网友“吖茵”就说,“想玩啊。” gWv/3hWWB uTBls8 =ni&*& tiI>iP`! 记者在回帖中发现,居然还有人在看了“a林”的帖子后,第二天就去尝试了一回,并在网上跟帖说出自己的感受。网友“ki”就是如此。“好嘿神奇吖,今日我同我班F玩吖,我做佐个梦,在一个黑暗噶地方前面有一道白光,跟住我拿住张试卷系度跑,跟住就俾人整醒。我F话我晕阵时,只脚仲抽左两下添。好嘿好玩吖。”“ki”如此讲述自己玩后的感受。 kO~xE-(= -O^ b |Tf}8e 在看到“ki”的跟帖后,“a林”回帖:“哈哈……终于有第一个人讲感受了。你系mm来的?” Xv9kJ k "'q X./8
PK?& “死亡游戏”死灰复燃? ^md7ezXL 8/Z
JkI ofj7$se fw|r{#d 记者查阅网络资料时发现,“死亡游戏”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内地和沿海城市传播。鉴于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的考虑,早在三年前,教育部就下令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同时,教育部还商请有关部门进行协助,严厉查处蓄意制造、传播这类游戏的不法分子,并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关于“死亡游戏”的介绍。“死亡游戏”曾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 r/Qq-1E %4imlP FavU"QU&| t`Mm 据了解,珠海4u学生网的网友主要以珠海的大中学生为主,讨论的话题也以青年人较关注的为多。昨天,记者线下也听部分大中学生说起过,他们自己及同学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也在玩死亡游戏,而当问起玩游戏的初衷时,学生们的回答是对死亡的好奇和体验快感。有的则是听到体验过的人的感受后,忍不住要“效仿”。 KaBze67<| Czid"Ih- /n/U)!tp ■玩家故事 iG6 ^s62z7 }8fxCW*| f?2Y np=@ 好奇网友体验“死亡游戏” j K$4G.x Op~sR ^ez HC?yodp^ 游戏之前内心矛盾,体验过程中担心自己真会死亡 z%`Tf&UL ]Qkto4DQ5 )[~ #j6 在网上及线下,曾经玩过“死亡游戏”的玩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他们玩游戏的故事,尤其是游戏前后及游戏过程中内心所作的一番斗争,尤其令人玩味。 agM.-MK Ys+Dw- ;=5V)1~i1; ~SUA.YuF “好怕自己会死” (W5E\hjJ J=
ia })M$#%( lqF{Y<l 网友“a1”是珠海4u网的铁杆网友,去年9月份他在该网论坛里发帖讲述了他体验“死亡游戏”的经历。“a1”说,起初他也是听朋友说“死亡游戏”多么多么的刺激、好玩,能让人短时间内减压并获得快感。然而,“a1”也害怕这一游戏的高危险系数“会要了自己的命”而一直不敢尝试。 ed'}ReLK m{JiF-=u $Y,,e3R3 +LV'E#h!Q 不过,“a1”内心的害怕感最终还是抵不住朋友的劝说和自己对于刺激的追求。趁着去年的暑假,他邀几个有游戏经验的好朋友一起帮他体验,在一阵捣鼓之后,“a1”被朋友“弄死”了,“……就觉得胸口上重了一点,我正想笑,突然眼前一黑,就像那种冒金星一样,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JAC W#'4hV o!q9pt 95T%n{rz -102W{V/T c
72Oy+# “我仿佛自己驾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突然,船头向下猛地往下栽,深不见底……”一小会儿后,a1被朋友们打醒了。醒后的“a1”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死吗,我还活着吗?”在朋友的一阵欢笑声中,“a1”反应过来了,后怕地说,“好怕自己会死。” @7u4v%,wB 1.p?P]
. W#u}d2mP “梦到被奶牛绑架了” l
YH={jJ >, 234ab=d JEdtj1v{O nd3]&occ pr;<n\Y{ o4w+)hh 网友“a林”讲述了他在怂恿同学时的游戏经历,那是他在自己游戏过后的第二天,因为实在是“太刺激”“太神奇”,让他忍不住要来“推广”。 6|T{BOW!d +GP"9S2%R F#X\}MvEU O3bK>9<K “a林”说,当天上早自习的前夕,同学胖子刚到教室时被他拉到一旁,在灌输了游戏理念后,胖子的第一反应是“你小子不会又耍什么花招整我吧。”再三劝说下,胖子很不情愿地接受了a林的建议。 0qG[hxt% GVn9=[r g+ 2SB5 2D PO&xi9_ &CUkR6 “在听到嗤的一声后(伴随着一股荷包蛋味朝我扑过来,真难闻)我放开了手,结果我忘了找人扶他,他那么大一堆啪的一下摔在了地上,估计很疼。然后准备让他醒过来,班里这群混蛋,扶他的时候没人来,一见要扇耳光全围了上来,几个人左右开弓,一时间只听见啪啪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a林坏笑着说。 YQQ!1hw }Q\yem h
p,T(D
| 胖子醒过来后,a林他们赶紧询问他做了什么梦。“我梦到在一个农场里被两头奶牛绑架了,它们把我捆在桩上一左一右的舔我的脸。”胖子一脸正经地摸着自己的脸说。“当时笑得我差点没趴下,原来他一醒来就摸脸不是因为打了他,是因为在梦里有奶牛舔他。”a林依然坏笑道。 ~@'|R%jJ ?a}eRA7 yt!K|g 半夜起床玩催眠 Nz!AR$
A]H+rxg y:2o-SJn 网友小三也说自己玩过死亡游戏。像网友“a林”一样,小三将死亡游戏称为“催眠”。尤其是一群宿舍的哥们半夜起床玩催眠。 K9w24Oka cst=ms !%Z1"FDm/ 小三说,那时他还在大二,同寝室住着一名大四的师兄,五月的一个晚上,寝室里都熄灯了,他们点着一支蜡烛海阔天空的胡侃。班里的女生、足球、鬼故事等,而且特别能跑题。大四的师兄毕竟年长,见识也多一些,讲到后来,他开始向小三他们介绍起死亡游戏来。“这是一个催眠游戏,只需几秒钟,醒来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讲到动情处,他甚至坐了起来,并怂恿师弟们体验。 QQ!,W': HnY: gu F&cA!~ w~Y#[GW 就这样,平时就喜欢追求刺激的小三第一个试验。靠墙下蹲、深呼吸,由舍友挤压胸部等,全套动作下来,小三顿时不能动弹了。再醒来后,听到的是舍友们的一阵欢呼和击掌声。然后就是“梦到什么?好不好玩?”的询问声。游戏结束后,时间已是次日凌晨2点了。 DcOu=Y> 1 58v5Z$%-- 7kJ,;30) Q'A->I<;_s “其实说真的,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对还是什么?也没觉得醒过来后自己心情舒畅了。”小三说。 >Zr/U!W*? rcyH2)Y/e MaMs( ■专家提醒 \lY26' ]h|GaHiE D2?7=5DgS 死亡游戏不可控最好别玩 9]7^/g*! ?iia V'6%G:?0a 就死亡游戏的玩法会否影响玩家的机体功能和身心健康,记者昨天咨询了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谢少波。 BRW
FD`V39## A
f
-{' 1= <Qnmw 据悉,死亡游戏通过下蹲、深呼吸、挤压胸部以使大脑供血不足,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造成人为脑缺血昏厥。谢主任认为这一游戏方式肯定会对人体机能造成影响。“脑出血的耐血时间目前定为10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恢复过来,都是可逆的,可以恢复。如果超出这一时间,那就不可逆了,造成大脑永久性死亡。”谢主任提醒,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控的,尤其是像死亡游戏,一旦没有控制好,超出了大脑耐血时间,就会酿成悲剧。 RWoa'lnu
"urQUpF qQ|v~^ oR5`- 珠海某高校一名不愿具名的社会学老师表示,死亡是大人们极力避讳的事情,却成为了青少年极度好奇的对象,这或许是他们尝试该游戏的重要原因,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死亡。“鉴于死亡游戏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我不赞成孩子们玩这种游戏,不能拿自己年轻的生命开玩笑。”该老师慎重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