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b 一边是暴富之后的煤老板们的疯狂消费,名车豪宅;一边是环境恶化,矿工和村民的艰难度日。山西乡宁县出“奇招”:从煤老板的每吨煤的收益中拿出30元钱,在全县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县里的红头文件要求:凡属乡宁县开办的煤矿生产企业,都必须在本县境内创办或联办一个促进农民增收途径最便捷的非煤企业;兴办一项人民群众最渴望的社会公益事业;并确定标准为每卖一吨煤,煤老板应该拿出30元搞“一业一事”。支持者说:“县里四大班子让盖房子、买车子、包妹子、郑骰子的煤老板帮助‘土窑子、泥孩子、破庙子、烂路子’的穷人,是政府应该做的好事。”反对者则说:“这是政府利用职权强迫煤老板吐血,没有法律依据。”
@v_E'
9QG^ g!~&PT)* 关于“三个一”活动的理论依据,2006年1月,乡宁县县长张效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和谐发展》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工农互动、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让现代工业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缓解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矛盾,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具有直接的帮助。
K+2b
NKZ0 d='z^vH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乡宁县“一矿一业一事”活动开展两年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截止今年1月底,已兴办富民项目约200个,两年来累计募集各种资金6.5亿元,其中“一业”项目38个,投入3.5亿元,形成了高天牧业、惠民养殖业和生物制品等非煤产业;“一事”项目104个,投入3个亿,主要用于修路盖房建校等。管头镇是乡宁县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以来搞得最有特色的一个。在全县224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天然植被就占了近85%,自然牧坡非常广阔,镇政府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速发展畜牧业,把它作为煤炭接替产业来培育,带动农民增致富。管头镇先后由煤炭企业拿出5000多万元用于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八大养殖园区,15个养殖小区和一个年加工1500只羊、100头牛的肉制品生产线,逐步形成了农业产业中心。管头镇党委书记王二虎认为,这样发展下去畜牧业将会成为全镇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有一天煤炭挖尽的时候我们畜牧业将会成为管头镇强镇富民的最大产业。
.vNfbYH( o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