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界死刑第一人暂逃死罪
0
有“中国证券业界死刑第一人”之称的杨彦明,近日暂逃死刑。 8MX/GF;F N5
}vy$t_P 杨彦明是中国银河证券望京西区营业部原总经理。2005年12月13日,市一中院认定其贪污、挪用公款罪名成立,一审判处其死刑。 YUT"A{L ~H@':Mms.h 今年5月15日此案二审落槌,北京高院以原审判决“部分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 `eND3c ,H1J$=X' 据悉,今年5月15日,北京高院对杨彦明贪污、挪用公款一案进行二审宣判。 hX`WVVoF 9`4h"
9dO 当天9时左右,保持着一贯“双眼微闭”的受审神情,杨彦明被法警带上了北京高院的刑事法庭。旁听席上,站立着杨彦明的七八名近亲属。据悉,认为杨彦明的二审判决“凶多吉少”,他们特意从东北赶来,准备在死刑执行前看杨彦明“最后一面”。 r?{Vqephz }h+a8@ 当天的判决令很多人意外———二审判决认定:一审法院判决认定杨彦明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并发回重审。 at,Xad\j ,H22;UV9 据悉,听到这一结果后,杨彦明突然睁开了眼睛,愣了一会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FMK>%Zq thipfS 据悉,二审结果之所以出现突变,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 a}i{b2B K[~Wj8W0 其一在于,检方二审开庭时,缩减了指控数额,将一审指控的贪污6840万元减至6100余万元。 ~<v{CBq[ ~1|sf8 检察官就此当庭解释称,出于对死刑案件的慎重,他们在二审开庭前对400多张取款凭条进行了笔迹鉴定。结果显示,其中11张并非杨彦明的财务经理章蓉(同案被判6年)填写,因此也就无法认定这11张取款凭条中的钱是否最终被杨彦明挥霍。但检方同时强调,“贪污数额的减少,并不影响死刑的量刑”。 }td+F&l($V **! lV]/ 第二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杨彦明的二审律师许昔龙、钱列阳开庭时提出,6000余万元巨额公款去向也未查清,贸然将杨彦明处死,“不利于查清杨彦明犯罪的真相”。 I;P?P5H {)4Vv`n 此外,许昔龙等人在法庭上还提出,指控杨彦明犯有如此大数额贪污的罪证均来自其财务经理章蓉,属于孤证;而数额也“忽大忽小”,因此判人死刑,“不够慎重”。 F#X\}MvEU 9'8OGCN 昨天,记者试图联系两位律师,但他们均不愿对宣判结果发表看法。 0a8nBo7A-X F|xXMpC.f
-专家说法 @h>#cwhU `Jm{K*&8Q 若揭发检举则有不死可能 h,FP,w;G *uA?}XEfi 发回重审,意味着什么? 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田小穹。 }K<;ygcWE@ ?=r!b{9 他解释说,在这里,发回重审在法律上意味着下级法院应“排除案卷中存在的疑点”,必要时还要“查清巨额赃款的去向”,“但不意味着,杨彦明一天不交待巨款下落,法院就一天不能判处其死刑”。 *XniF~M +
{a 他分析说,这里的查清犯罪事实,并不是说拒不交待就查不清了,只要其他相关疑点排除,证明其犯罪的证据确凿、充分,一样可以定罪量刑。 g+ 2SB5 2D v bDw2 “当然,再次审理也有不判死刑的可能。如果说杨彦明在此过程中,检举揭发了其他人员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法院可以认定其具有‘重大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酌情考虑是否有必要判其死刑立即执行。” PO&xi9_ lmH!I)5 -案件回放 q hK;#<# ^ /
f*5k 2004年年初,杨彦明被调往总公司任职。当年4月23日,一直拖延交接有关财务手续的杨彦明先是割腕自杀,但躺了大半天也没死成。随后,杨彦明打开煤气开关,制造了一场煤气爆炸事故,但双手、面部多处烧伤的杨彦明依然未死。发现杨的这一异常举动后,中国银河证券公司报案。 9?,n+ _&
KaI }O 检方很快查明,在1998年6月到2003年8月的5年之间,杨彦明违规从营业部账户内提取了7200余万元现金。平均每月取钱10次左右,每次少则几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对于这7200余万元的去向,杨彦明一概以“记不清楚了,都为公家用了”作答,并始终拒绝回忆“用钱的具体经过”。 C>T6{$xkC OQ+
?nB 2005年12月13日,一审判决认定,杨彦明贪污6850余万元、挪用公款2500余万元,二罪并罚,判处其死刑。本报记者 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