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0612033  
非火流星
级别: 普通人

[447]

精华:
0
发帖: 2475
威望: 1 点
银纸: 805 蚊
贡献值: 0 点
福气: 0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7-10-20
最后登录:2025-02-25
|
爱心人士不愿意领养残疾孤儿 不仅仅是由于自私
0
来源:红网 作者:秦渭华 6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艾冰的文章《我们为什么不愿领养残疾孤儿》,指出“目前大部分的普通中国人所表现的善行,都还只是这样一种自我需求的满足”,而不是无私无条件地奉献爱心;因而,很多爱心人士在申请认养的表格都对领养对象提出了种种要求,如年龄要小一点的,最好3岁以下,或者没有残疾,或者要一个女孩等等。 -]K9sy)I 86AZ)UP2D B<" `<oG@| ,s9gGCA p2/Pj)2 真惭愧,本人曾经冒出过的领养【www.canton8.com不良信息过滤】孤儿念头,也正是怕领到一个残疾孩子而打消的。 dRD t.U!T e
1$<,.> 真该为自己的自私而脸红。然而,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自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少自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对于收养孩子这样实打实的事情来说,仅仅从道德层面、理论高度上讨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分析。 DZ7<-SFU -FGQn
|h4 在我们的文化里,养一个孩子不是说养到法律上成人为至,而是意味着几乎要为他的一生,为他的一切负责。经济方面的付出巨大还是次要的,现在国家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也会给收养孤儿的家庭适当补贴,而且,有能力收养孤儿的家庭在经济方面都不会在乎。真正的压力在其他方面。 f6r~Ycf,f 1\aJ[t 收养残疾孩子,得给予他比正常孩子更多、更长时间的生活照顾。正常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在加强,而残疾孩子经过训练,也会有一些自理能力,但总有一些必须的能力会永远无法恢复。如果收养家庭的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又无力或者不愿请保姆,就只能放弃收养了。 zG. \xmp PV\aQO.mo 残疾孩子要走出家庭,也是困难重重。轮椅不定走到什么地方就遇上高高的台阶,让你进退两难。公交车、火车根本就没为残疾人考虑过,叫你没法上去。商场、银行、政府机关也从来没想到要为坐轮椅的人服务。倒是医院好一些,可以借用推手术床的专道。所以,孩子即使能自己坐轮椅出门,专人的陪护也少不了。 j@HOU~x Sd |=*X 残疾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要找到一所愿意接受残疾孩子的学校很困难,而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会更困难。我没有见过一所学校有供轮椅通行专用通道,无论是去教室、厕所还是图书馆。即使孩子在家长和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要进入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几乎是不可能。各个高校对于残疾孩子的歧视是不加掩饰的,是制度化了的。那些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孩子往往都需要动用媒体、政府要人、社会名人等等资源才可如愿。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谁敢抱这种奢望? ac%6eW0# zvgy$]y'\ 从中学或大学的校门中走出来,残疾孩子要找到一份工作比上学还要更难。除了在本校的图书馆见过一个下肢微有残疾的本校教工家属在做图书管理员,我没有再见过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人。任何的单位招聘都会要求“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在具体操作中和头脑理念中的含意就是“不要残疾人”。我们所能看到的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就只在街边擦鞋补鞋、修理钟表电器、卖书卖报,再有就是乞讨卖唱了。 'C2X9/!, # zbAA<f 我们养育孩子,总是希望给他最好的生活,总是希望他能幸福快乐。然而,个人和家庭给不了残疾孩子应该有的一切。收养一个残疾孩子,就意味着要眼看着他局促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中,不能展翅高飞的痛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当可能的时候,谁都会选择逃避。我们都会在看不到别人的痛苦的时候就假装痛苦并不存在。 z?DI4O#Up n,_q6/! 艾冰在文章里提到一部美国纪录片《我的至亲骨肉》,讲的是一个妇女收养若干个残疾孩子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双腿高位截肢的小女孩,每天自己推着轮椅出门,校车司机在她家门口放下升降梯把轮椅接上去。在学校,她们基本上不用依赖别人就可以自己处理上厕所等问题,她们甚至还和全班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地挥舞旗帜做旗操表演。电影我没有看过,但我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美理想的世界。在那么理想的世界里,生命才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被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划定活动的禁区。所有的生命都会如鸟儿一般自由地翱翔,不管高低,不管远近,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