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FaL 淮安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已开工建设。 图片 北青网
"<o[X ?u SY\ UuZ
4w,=6|# 淮安南北分界标志在争议中动工 快报记者 赵丹丹 摄
x,$N!X
3sG7G:4 图为地球形状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物效果图。
vSty.:bY\p F*V<L jv$Y]nf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淮安市政府正在给予《晏子春秋》里的这段名句以最新的注解,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年内,他们将把天气预报员口中笼统的“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具体到以米计算。
~^d. zIN! ~3byAL &:}e`u@5| 这就是淮安市刚刚动工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自消息传出就口水仗不断,河南的信阳认为自己更具有建造这个标志的资格,接着河南南阳也加入了进来……但没等到争论有个结果,之前没有参与“论战”的安徽蚌埠却悄悄率先竖起了一个南北分界的雕塑,让人猝不及防。
)E;+C2G dxqVZksg(9 5/x"!Jk sX&.8 z _qy> ~
\= VSwJ 明眼人一看便知,科学意义上的我国南北分界是一个纵深数千公里的“地带”,绝不会落在一座桥的正中央。各地踊跃参与的背后,有着与“争孙悟空老家在哪”这个荒诞命题一样的逻辑,官员看重的,可能只是政府网站招商引资介绍里的一句话而已。
bwh7.lDAl h(}$-' g dWHl<BUm 实地调查
)aoB-Lu OLXkiesK{ 5G .Fi21
b 老桥上翻建分界标志
sYV7t*l <p@c%e,_ yXU-@~ 淮安正在动工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位于淮海北路东侧的古黄河(即古淮河,历史上黄河曾从此夺淮入海而得名)上,原名王营南大桥,此处也是淮安市清河区和淮阴区的交界处。记者前去采访时,15个高有5米左右的桥墩扎扎实实深入河道内,桥墩周围搭着脚手架。施工的师傅告知现在桥墩的修复已近尾声,不久后桥面中心建立起一个球状物,这就是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雕塑。
<viIpz2jh% 5dffFe xlPUum-o 这座桥现在有个好听的名字“红桥”,而依附修建的老桥墩却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70多年的沧海桑田,如今早已瞧不见老桥墩的斑驳和沧桑。只能听住在附近的老人隐约谈起这段历史,国民政府时期建起的桥曾经起到连接河两岸的重要作用,钢筋混凝土的桥墩上铺设木制桥面,行人、马车、驴车从上而过,老人笑谈那会儿过河也就自古华山一条路吧。
.K?',x -H1mKZDPP _;mN1Te 抗日战争时期,桥面被烧毁,战争结束后政府曾修复过。可是木质桥面承载力毕竟有限,上世纪60年代末,这座桥被西侧的新建的大桥取而代之了。木质的桥面破损不堪,而桥墩却依旧扎实地矗立在河中。
!NWz W{E22J} o(xRq;i 桥见证了淮安70多年的历史变迁,而如今河两边也早已不是农田,而是市民广场和住宅区。西侧的王营黄河大桥早已承接了连接两岸的重任。
Ol ,;BZHc\ |8I #` 8r
' 老桥北边的黄河广场修建足有8年,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沿古黄河沿岸步行,岸边多是垂柳,也有槐树、花草。市民沿河散步,很是惬意。
\PS{/XK 9hAS#|vK wX}N=== 从北岸凭栏眺望,南岸也就60来米之隔,皆是一片绿化带广场,所种植物与北岸目前来看并无差别,河两岸两个广场遥相呼应。
>)ZX
w:Ui_-4*> vW4~\] 居民:北边就此通暖气?
!:e|M|T'I* 34VyR
a -q7A\8C 河道中心线上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物一建,这立刻就把两岸的住户人家分了个南北。有些居民只知要动工,还并不晓得这桥中究竟要建设何物。而知道此事的居民多用“有趣,蛮有意思的”来形容自己身处南北的感受。
;t47cUm6j H5t 9Mg| %M8Egr2|0 “那我岂不成了北方人,每天上班则是从北方到南方去了。”住在北岸黄河花园的何女士对于这样的分法饶有兴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何女士曾走过此处的老桥。“这座桥废弃很多年了,我只知道这里是废黄河,年轻时还在此游泳。至于南北分界线只是一个提法吧,其实就两岸来说是没有明显差别的。不过修复是个好事,沿袭历史文化,对于淮安来说也算是一大特色。”
j,Sg?&"%=
}Ictnb H+ra w/" “那房价会有区别吗?北方的房子是不是会比南方的房子便宜点呢?北方还有暖气供应,咱这不会也供应暖气吧?“住在北岸的周先生似乎更关心的是经济因素,他认为这个标志只不过是个城市规划雕塑而已,至于意义他并不多关心。
[vki^M5i|Z 9xWC<i EubR]ckB “一脚踏出去就到了北方了,这个想法挺有意思,那是不是北边就会冷一些呢?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趁机向他们普及南北差异的知识。”南岸的郭女士表示。
.0]4@' xGbr>OqkTX h&4ufx6 8旬老者杨先生觉得这只是一个分界的标志而已,不论身于北岸南岸并无差别,但是以此废桥再利用,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淮安人民在心理上会有变化的,更了解古淮河文化和它历史的地位,能传承历史文化地理,才是最深远的。”
Ke-Q>sm2Q eeIh }t>[ 1|Y(XB^os( 而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既然已经有西侧的黄河大桥可走,再花钱修葺此桥,也是多此一举,南北差异心中有数即可。
2mL1BG=Yk t}-[^|)7 )#-27Y 争议不断
y e!Bfz> `mPmEV< ~XGO^P"? 该不该建?9成多网友说不
:0o
$qz2 ^q6H
=Dl )/k0*:OMyO 从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消息的传出开始,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H
"(:6
` MhC
74G G)gf +)W 8?] :> <B6@q4Q 有学术层面的推敲辩白,也有网络上的恶语相加。作为一个公共事件,河南信阳和江苏淮安,两个直线距离有400公里的城市的官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个事件的讨论。
`NA[zH,w3 Z&8
7Aj U
-~%-gFC 这是个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事件。
xO'I*) Mq) n=M $;un$ko6% 9成多网友认为没必要建
k
hT&[!J{> tb,.f3; zi:F/TlUC 8月28日,网上出现了一条题为《江苏淮安开始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新闻,还进行了“如何看待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网络调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约15万名网友参与调查,93.61%的网友认为淮安不该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只有不到7%的网友表示赞同。
Z+ubc"MVb -Hzn7L =/=x"q+X 反对者认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间的一个模糊概念,我国不该有具体明确的南北方分界线。”“团团圆圆的中国为什么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谓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和纯地理意义上的北回归线、赤道线标志不同,它只会留下历史隐患!”“花钱在这些没意义的事上,不如多给老百姓办些实事。”
5A 1oZ+C# 2rHw5Wn]~ oTZ?x}Z1 赞成者表示:“这对普及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不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物,南北界线依然存在。建标志物只是为了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