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安装20万周围监控摄像头 如何保隐私?(图)
~L
j[xP ( 2008-10-18 更新时间:11:10)
QZ(se
]5b%r;_ .lm^ +1}r o<2H~2/ 2002年,佛山警方为扫荡“站街女”取证在燎原路装了8只“电子眼”。这件新鲜事当时一度引起激烈的舆论争议。
D(6d#c ]l.y/pRP5[ 6年时间一晃而过,市民早已习惯了到处都是“电子眼”的生活。广东省公安厅表示,到2010年,广东将建100万个监控摄像头,覆盖各个重点场所。而目前仅仅在广州市,25万个“天眼”就覆盖了全城。
s>Xx:h6m PK^{WF}L; 在广东即将迎来百万“电子眼”时代的时候,如何更好保护公民隐私,如何保证公平执法成为有关部门当前需要面对的两大最重要问题。
^Z]1Z
D/C,Q|Ya6 20万“天眼”:2年破案2433宗
y1P KoN|K `iuo([E d
}ybveZxv5A Fa78yY+6 广州火车站广场安装的监控装置,有效遏制了犯罪与违法事件的发生。顾展旭 摄
}WXO[ +l g|_-O"l 遍布广州市各街区的20多万只“电子眼”有效遏制了罪案与违法事件的发生,协破一批重案,并为城市管理提供重要资讯。
j<w";I&Diz |,rIB 2006年1月,广州对“天眼”建设定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之后呈现快速推进态势:全面铺开摸查布点和总体规划的工作马上进行,2006年9月,广州首次向社会公布工作目标——两年致力于完成重点部位监控和新增的16万个可互联互通的摄像头建设工作,届时广州将有25万个“天眼”。
7@"J&><w! pcIJija: 目前,广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尽管仍处在建设中,但其威力已经显示出来。截至今年4月统计数据,2006年以来,广州累计利用“天眼”为警务工作提供线索6241条,破案2433宗,抓获嫌疑人3209名。相关数据也显示,去年广州市“两抢”、“两盗”分别下降37.3%和27%。
bf]W_I]B rxtp?|v9 “公交电子眼”:随时紧盯扒手
r<4FF= 7kapa59
<wV?B9j Nq
%@(K 警方通过监控系统可看到路面上发生的一切。 顾展旭 摄
dX|(n.} '
ms&ty*T Dlhb'*@ 广州市公交车约2.6万个摄像头和118个交通运政视频监控系统已安装完毕。
j]i:~9xKW tEP~`$9 这118个摄像头,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 6月,3名男子在556线车辆上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盗窃时,车辆驾驶员通过车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后及时关上车门,困住了行窃的盗贼并立即报警,迅速赶到的民警通过车内的录像取证羁押了3名男子。
=w='qjh +:@HJ
XwK 今年以来,这些摄像头共拍摄出租车不按规定停靠、上客等违章共2300多宗,公路客运班车随意上落客违章180多宗,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作用。
HSEfpbh I\J^@&JE 而2.6万只“公交电子眼”组成了广州市的公交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公交车上安装的3个摄像头,对车厢内各个角落实施不间断监控录像。驾驶员能够通过车内的液晶屏幕了解整个车厢的动态,及时发现车内的异常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乘客的安全。
I_xvg
>i 4A(kM}uRB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到9月在全市几家主要公交企业利用公交视频系统,先后破获车上行窃案件23宗、处理交通事故及安全服务6宗、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为乘客挽回经济损失逾万元。 (蒋悦飞、交通宣)
y\7 -! !_<zK:`-L 问题:如何监管“电子眼”不被滥用
Oi#F xu[6h?u(h8 “电子眼”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什么地方可以装“电子眼”?
Z>1\|j Q $Y ]KV 这实际上是个监管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对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有关部门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和清晰的条文。但“电子眼”范围并不止于此。比如广州严禁在涉及公民隐私场所安装“电子眼”,但如有不法分子有意这样做,有关部门也很难监管。记者向用户、商家了解,也表示在自己店前装摄像头不用向公安部门申请。
{w*5uI%
%e e\%emp-> 几百元就能装“电子眼”
p%A
s6
.
Zhb)n 在广州市各大电器市场和电脑卖场,很容易找到经营安防监控器材的门店。长长短短的视频探头,摆放在柜台显眼的位置上,显示屏也实时记录着店内外喧嚣的行人和车流。便宜的几百元,就能装个“电子眼”。
wc##'u `!{m#BBT}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民警告诉记者,对于私人地方,目前安装“电子眼”尚没有要求其必须到公安机关报批。但如果连私人在自家装摄像头都要报批,又显得公权过大。所以存在一个很大的难题。
$w{!}U 2+- x#z}A&
另外,“电子眼”如何保护隐私?监控材料也必须接受监控。
%7WQb]y hd*bPj; 监控材料也需受监管
Cisv**9 8$</HNu, 由于目前一些“电子眼”质量精良,可拉近的距离相当长,所以即使装在公共场所,但不排除可窥探到私人空间的可能。震惊读者的深圳“东门/文锦(雅园2)”视频镜头偷窥事件中,某交警大队临时聘用人员谢某某、梁某某利用“电子眼”,偷窥多名居民隐私。当时不少深圳市民表示,虽然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已经被开除,但是全市安装了那么多摄像头,除了这个被查出的外,或许还有很多违规操作的探头还没被发现。
2uw1R;zw 9&e=s<6dO 上述事件发生后,广州市视频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广州路面的摄像头,目前只有公安部门的监控人员有权操控。而且大多数路面摄像头是在路口架杆安装,广州对于高点摄像头的设置有严格把关,市民无须担心。
2t'^ &wc%mQV 但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示,有关部门要重视“电子眼”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的消极作用,监控材料也必须接受监管。
mD@#,B7A F&?&8. 建议:为“电子眼”编号?
fW^\G2Fk d%tF~|#A%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19岁的张荣生在黄石西路石岗牌坊附近出车祸死亡,肇事司机逃逸。在车祸现场,本报记者看到周围有3个摄像头。但令人遗憾的是,3个摄像头都没有拍下车祸的过程。
K^0cL%dB !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