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大多数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时,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尽管有专家指出“不满是向上的基石”,八成网友认为“中国不是世界强国”是理性的,但在日本大广广告公司广告策划人吴哲龙看来,不自信更可能造成国人精神的沦陷。
ZG8DIV\D7 "e>;'%W P{>
!5|k (vJNHY M 2007年9月16日,在王府井街头,北京地区志愿者手持笑脸道具,大声宣读《与志愿者同行·向世界说你好》的倡议书。苏冠名摄
$Sip$\+* Vv=. -&' 为何六成青年感觉国人崇洋媚外
L^?qOylu A]oV"`f 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时,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
!F'YDjTot V&2l5v 实习生 肖舒楠 周琴
bw
Mm#f
N5
6g+,w%) 今年10月,应法国France24电视台和美国《国际论坛先驱报》的请求,法国社会研究所对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美国6645名居民的民意调查显示,世界上第二号强国是中国。 抱持看法的人在各国的比率分别是:法国93%,美国90%,意大利88%,德国87%,英国87%,西班牙86%。
u
l >3B4 d^
8ZeC# 与此同时,在中国,环球网“第一话题”对千名网友的网上调查显示,约八成网友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强国。
N<VJ(20y y?? XIsF “这说明中国人不自信!”日本大广广告公司广告策划人吴哲龙说,“世界看好中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自信点儿呢?”曾在日本东京、横滨等城市工作过的吴哲龙告诉记者,东京与横滨的繁华程度已经赶不上上海了。
ZKTz
, xY(*.T
9K 尽管有专家指出“不满是向上的基石”,八成网友认为“中国不是世界强国”是理性的,但在吴哲龙看来,不自信更可能造成国人精神的沦陷。
f46t9dxp
$ >}i E(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63名青年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自己周边大多数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35.1%的青年认为“崇洋媚外的风气存在,但不普遍”;55.6%的青年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76.5%的青年认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与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时,作为中国人,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
JjTegQN WW~sNC\3`( 中国人,大多崇洋媚外?
M!^az[[ SoK
iE “我不崇洋媚外,我只是觉得发达国家很多东西比我们好而已。”武汉大学哲学专业大四学生小枫说。
I,vJbvvl! c`w}|d]mC “我承认我不自信,但是我也不崇洋媚外。”深圳华为公司技术员刘高说。
Q
/0Tj]D S_UIO.K “大多数国人都崇洋媚外,但是我不。”某外企职员小谢说。
U$z-e/ 4>e&f&y~ ……
R-d:j^:f V {ddr:]4 记者发现,当被问到“你觉得自己是否崇洋媚外”时,受访的近20多人没有一个承认自己崇洋媚外。
Dp-z[]})1 ]Q)OL “人更善于客观地评价他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留日学者王小东告诉记者,民意调查经常使用一种方法——评价别人,因为评价别人往往更客观,对自己则不尽然。
Hf2_0wA3 k,+0u/I “我一看到中国女孩和老外拉着手在街上走,我就觉得那个女孩崇洋媚外。”重庆铃安公司经理肖先生说,现在经常在街上看到这种情况,“不单我这样看,我身边所有人几乎都这么看。”
yYA$I'Bm\ z<XtS[ki 调查显示,62.7%的青年认为,大部分国人崇洋媚外主要体现在“有些女孩总想嫁老外”,58.7%的青年认为体现在“很多人只认洋品牌”,53.1%的青年认为体现在“到处是‘外宾优先’的观念”。
)1`0PJoHE j'"J%e]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杨宜音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崇洋媚外心理确实涉及一个民族的自信心问题,即一国人是否具有文化、国家实力、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自信。崇洋媚外是一种行为和价值取向,是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偏好。从中国长期的“中央帝国”心态和近代100多年来积贫积弱、备遭外敌凌辱形成的自卑心态来看,所谓崇洋媚外,是国人一种爱恨交加的自我评价。
.4!=p*Y )zdQ1&@ 杨宜音博士认为,崇洋媚外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认为外国的东西就是比中国的好,因为好而去追求;二是认为外国东西不一定好,但因为有了外国东西都好的刻板印象,不加分析地心向往之,在情感和行为上排斥中国的一切。
}00BllJ A#iV=76_ “很多国人对‘洋’和‘外’存在刻板印象,例如‘先进’、‘科学’、‘好’、‘高贵’、‘现代’等。其实,这种观念与全球化夹带着的心理帝国主义是相关的。”
_F|Ek ;y% Y&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