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中國龍的文化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无名小卒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1693]

 中國龍的文化

0
中國龍的文化   }2LWDQ;po  
xvl{o  
關於龍的趣聞趣事很多。龍是中華民族不可忽略的標誌。在東方文化中,龍是力量、財富、繁榮及祥和的象徵。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可說是十分狂熱。西方夫婦盼望千禧嬰兒,中國人盼望生個龍子龍女。不論生活在世界任何角落,華人都視自己為龍的傳人。 W_E^+Wl@  
-,+C*|mu  
  如果沒有了龍,中國的文化傳統,包括建築、服飾、喜慶節日、飲食、民俗乃至語言文字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P"9yp  
_s#]WyU1g  
  龍遍世界 cZ|NGkZ  
&g&,~Y/z;  
  隨著中國人移民海外,中國的龍文化也隨之流傳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中國城及不少華人社區,每逢春節和其他喜慶日,舞龍是必可少的節目。不僅觀眾,而且舞龍者當中,亦不缺乏白皮膚黃頭髮的洋人。 ;`LG WT-<F  
h)ZqZ'k$  
  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同時,龍舟競渡也是中國龍文化的又一重要內容。不論是在中國大陸,還是在港澳臺或海外,在龍舟賽中每每有洋人的代表隊參加,而且有的身手不凡。 MGMJeq vr  
FXDB> }8  
  其實遠在白種人接觸到中國龍文化以前,中國龍已經漂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以至美洲土著人當中。一兩千年以來,日本農民和漁民就一直祭祀和崇拜龍,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高松冢古墳中有一幅七世紀的壁畫《青龍圖》,其形態與中國龍相差無幾。日本的古建築中,中國漢唐明清時期龍的形態較多見,先秦時期的龍則少見。可見中國龍的藝術是從漢代開始大量傳入日本的。 !J<Xel {  
mz%l4w?'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係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 \V!{z;.fA  
W)bSLD   
  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係,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MnqT?Cc4$j  
aT Izf qCM  
  美洲古印地安人接受中國龍文化要比東南亞更要早得多。考古學家發現,早在7000年以前到哥倫布時期,中國龍藝術就傳入美洲,和當地土著人文化結合,成為奧爾梅克、瑪雅、阿斯特克、印加等部落龍文化的基幹。 L~{(9J'(  
poW%Fzj  
  龍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吉祥物。中國是龍的國度。除了歐洲那個代表邪惡的龍外,世界各地的龍文化都源於中華文化,或者說龍是中國的特產,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 PNo:[9`S;m  
f4\$<g/~  
龍的文化民俗 ^*`#+*C  
A :KZyd"Z  
  關於龍的民俗文化很多。 N,rd= m+  
G.<0^q,  
  8000年多姿多彩的龍文化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也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文學作品裏 “龍”的形象更俯拾即是。詩歌是我國文學中出現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詩歌集《詩經》中,就已有關於龍的描述:“龍旗十乘”、“龍旗陽陽”,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動中,繪有龍紋的旗幟迎風獵獵的神聖莊嚴場面。屈原在膾炙人口的《離騷》中,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樣駕起龍車在彩雲中遨遊: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賓士。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og35Vs0  
2"Wq=qy\J  
  漢以後,賦體流行。由於得到漢代帝主特別是漢武帝的倡導,賦體發展很快,但同時內容與風格上卻變得綺麗空虛、百般鋪陳,成了歌功頌德的文體。漢及漢之後瑞符之說大行,而瑞符又以龍為最,於是龍成了賦歌耠的主要題材。唐宋時期的賦中也不時出現所謂的 “龍賦”,但大都空洞無物,有的純粹是一種阿諛。藝術上也無大可取之處。只有個別大家手筆的龍賦別有一番氣象,如白居易的《黑龍飲渭水賦》,儘管完全是詩人的想像,但給人栩栩如生、神態畢現之感,有相當的文學價值。宋王安石作《龍賦》,則以龍喻人,別開生面。 ^gx~{9`RR  
Dt[+HCCY:  
  一些描寫與“龍”有關的自然現象和民俗活動的詩,由於作者有細緻的觀察,顯得生動、真實、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性。如宋歐陽修的《百子坑賽龍詩》,主要寫民間祈雨,詩人先寫降雨情形,然後寫祈雨得驗、農民萬分歡欣的場面:“明朝老農拜潭側,鼓聲坎坎鳴山隅,野巫醉飽廟門合,狼籍烏鳥爭殘余。”場景活靈活現。 b<4nljbx  
sV2D:%\K :  
  同樣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龍也是個重要角色。 5 PZ7-WJ/  
P HOngn  
  而龍對中國的戲曲藝術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戲曲中,直接以龍為角色、以龍的故事為情節的並不多,僅有《柳毅傳書》、《張生煮海》和據《西遊記》改編的《陳塘關》、《絕龍嶺》、《釣魚船》等劇目。但以龍為名的戲目卻不少,如《鎖五龍》、《困龍床》、《龍虎鬥》、《打龍袍》、《雙龍會》、《龍鳳呈祥》、《遊龍戲鳳》等。戲曲中不少名詞術語行話與龍有關,如龍套、九龍口、合龍、二龍出水、小龍吟、回龍等。京劇的臉譜有龍紋的成份,京劇的服裝(俗稱行頭)更離不開龍紋。 y[.lfW?)  
Xwo+iZ(a  
  數不清的民風與民俗及民族節日與龍有關,僅以漢族而言,正月十五元宵節,雖然節日來歷與龍無夫,但節日的慶祝則非有龍不可。上元夜必舞龍燈,要扎鱉山或草龍,上布燈燭。二月初二為龍抬頭日,舊俗在這一天要用草灰彎彎曲曲地由門外灑到廚房內,稱為“引龍回”;小童在這一天開始入書房讀書,稱為“佔鰲頭”;讀書人在這一天要理髮,以取龍抬頭的吉祥之意。 8CRbo24"s  
O&aD]~|  
  在中國少數民族中,與龍有關的節日與民俗更是舉不勝舉。雲南瑤族在正月初五過龍頭節,備祭品祭祀龍王;貴州侗族在二月初二這一天要接龍,這一天全寨人要殺掉一條牛,每戶分一塊牛肉,名為“吃龍肉”,吃肉時要唱五龍歸位的酒歌,最後要將牛角埋于地下;湘、黔交界地區的苗族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過龍船節,在清水江賽龍舟,並伴有其他的慶祝活動。 Z]Ud x  
2IW!EUR   
  龍在中國文化中,幾乎無處無之。在中國的各個省區,都有與龍相關的名勝古跡或山川湖泊,每處又都有一段美妙的傳說故事。龍與不少行業也有聯繫,這些行業往往以與龍有關的對聯作為行業的標誌。這些對聯對仗工整、音律合諧,用語精巧,讀來妙趣橫生。 有關龍的演義傳說 ysK J=  
?+7~ E8  
  聞一多曾撰寫《伏羲考》一文,否定了生物龍的存在,推斷古時有一種大蛇叫做“龍”,後來以大蛇為圖騰的團族兼併了其他一些團族,分別吸收了其圖騰的某一部分。於是大蛇有了馬的頭、鹿的角、魚的鱗和須等等。 H $Az,-P  
Cq/u $G  
  但有人並不同意這種“圖騰融合說”。堅持認為世界上本來就有龍的存在。並搜尋了大量的古籍文獻證明生物龍的存在,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秋,龍見於絳郊”。《史記》中也採用了這一說法。又如,正史《後漢書·孝章帝紀》:“是年有八黃龍見於泉陵”。 1G12FV>M  
AN:s%w2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 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陜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 ]G'^  
'D`lVUB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顶端 Posted: 2007-06-06 00:12 | [楼 主]
andy5028
①肆㈢⑺
级别: 新人

多谢发贴的人[31]

 

阅读完毕!回个贴俾你下!揾5蚊!玩足球博彩!闪人!
顶端 Posted: 2007-06-06 00:42 | 1 楼
无名小卒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1693]

 

祝你赢多D!
顶端 Posted: 2007-06-06 02:36 | 2 楼
錺_錺①
ひ嗜鱼?ゞ如命
优秀斑竹奖 终身成就奖
级别: 论坛版主

多谢发贴的人[6198]

 

龍龍龍 细个至憎写呢个字`~``觉得好难写`~`
本人管理的范围:粤讲粤出色、侦灵地带



顶端 Posted: 2007-06-06 11:55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侦灵地带



Total 0.036474(s) query 8, Time now is:01-29 02:54, Gzip enabled 粤ICP备06028238号
Powered by v6.3.2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