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卡神
级别: 仙人

多谢发贴的人[593]

 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

0
这是个棘手的悬案,因为从大型墓冢出土的骸骨已有7000万年的歷史。不过仍有一些重要的线索,透露出杀手的身份。 v0 |"[qGb  
s _`y"' ^  
一具骸骨以左身侧躺,头和颈子往後弯向骨盆。这是很常见的死亡姿势。牠双臂和双腿的位置仍旧符合正确的身体结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虽然大部份骨头都找得到,不过指骨和趾骨都已散乱;头骨也有点儿支离破碎,但每个碎片还算一片接一片排在一起;怪的是,尾部末端整个不见了。附近还有很多骸骨,每一具的保存和散置状态明显不同,有些大致完整,有些则只剩一个头骨、肩胛骨或单独一根臂骨。这些倒楣的生物究竟是死在这裡,或者死後才整批移到这裡来?牠们是同时丧命,或是在在好一段时间内分批上西天?又究竟是谁杀了牠们呢? G I#TMFz3  
^r~R]stE^  
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是来自马达加斯加和美国的古生物学者和地质学者,2005年夏天,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古代沉积层发现这个大型坟场时,大伙儿便迫不及待提出上述问题。说到马达加斯加,由於岛上的土壤呈现威尼斯红的色泽,因此有个浑名叫做「大红岛」。我们一边寻找答案,一边发现了许多好玩的线索,研究的过程和最後得到的结果同样有趣。 zKaEh   
+F6R@@rWr  
着手研究之前,我们先将此地命名为MAD05-42,标明发现的年份以及此地为本区第42号出土处。其次则要辨认出死亡生物的种类,根据我们在附近地区累积的经验,很快便看出大多数遗骸是各种不同的恐龙。 >Y&o2zJy  
x:IY6  l  
这样的恐龙坟场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并非独一无二,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偏僻的贝立佛查村(Berivotra)附近的半乾旱草原进行地质调查,不断发现相同的埋葬模式。我们在这裡找到大量的遗骸,叠了一层又一层,出土的残骸有大型动物也有小型动物,有的年轻、有的年老,全部一起埋葬在这些壮观的骨层内。我们一方面想知道到底是谁杀了MAD05-42这些动物,一方面又忍不住好奇,为何会在此地找到这么多骨层?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 c# WIB 4  
hin6cac  
揭开悬案的面纱 7=]Y7 "XCf  
$a+)v#?,  
迟至今日,到了命案发生过後数千万年,我们才拿着现代工具前来验尸。为了细细爬梳骸骨和岩层内隐含的线索,我们必须藉助地质定年技术和埋藏学;所谓的埋藏学,探讨的是生物遗体从死前到死後发生的变化。 ~uu~NTz  
Hxd ^oE  
为採掘场命名後,我们把骨骸从埋藏的岩层中挖出来,一开始先用铲子和岩鎚,把覆盖在上面的沉积物移除掉,接着用牙籤和细刷子让骨头露出来;骨头表面非常脆弱,处理时必须小心翼翼。等到整副骨骸露出地表,我们便对发现的地点进行精确绘图和拍照,将各种重要的空间关係记录下来。接下来则让这些易碎的骨头浸泡固定胶,再用粗麻布和石膏稳当地包起来,提供完善的保护。等石膏硬化之後,我们为每块骨头登记编册,然後打包妥当,经过长途跋涉运往位於美国的实验室,到那儿再将残余的沉积物小心移除乾净。仔细研究这些骨头,特别要注意残留在表面的任何痕迹,那也许会透露出杀手的身份。 {,i='!WIm  
Q$DF3[NC  
我们判定,这些遗骸保存在一种特殊的沉积岩体内,称为「梅法拉诺层」(Maevarano Formation),位於白垩纪∕第三纪交界的岩层下方约数十公尺处;「白垩纪∕第三纪交界」是6500万年前,当时所有的恐龙(鸟类除外)和许多生物都遭遇了全球大灭绝 iMOf];O)  
]lzOz<0q  
第一个与大灭绝有关的陨石撞击遗迹,就是铱元素(iridium)在地层中集中的情形。这种元素在地壳岩层中很稀少,但是在许多陨石中却很多。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报告,指出义大利古比奥附近有个厚一公分的黏土层,铱含量高得令人惊讶。这个研究团队的主持人是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路易斯.阿瓦雷兹,和他的儿子地质学家华特.阿瓦雷兹。地表上累积的宇宙尘,要是以每日平均值来算,无法解释那么高的铱含量,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说:那个黏土层是地壳受到小行星撞击的落尘堆积而成的;他们估计那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有10~14公里。 Dv+:d4|"  
cOEzS  
更有趣的是,那个黏土层测定的年代是6500万年前,正值白垩纪末期(中生代结束)。恐龙时代因为@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而结束?也许同样的事件与最近六亿年的其他大灭绝也有关联?这个划时代的假说,就是从铱含量的发现诞生的。20年前这个包山包海的大胆说法震惊了科学界;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灭绝是个渐进的过程,主因是地表上的火山活动越来越频繁。阿瓦雷兹的结论引发了热烈辩论,学者开始重新检验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图说︰铱这个元素在地球岩层中很稀少,但是某些陨石中含量很高,也许会保存在落尘形成的黏土层中。图中深色带即为落尘层。) \{`*`WQF  
>eaK@u-'0  
重新检验之後,结果发现另外三种陨石撞击遗迹:地表上的岩石与植物显着变形而形成微球、受撞击而变形的石英,以及集中的煤灰。1981年,现在任教於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史密特,发现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玻璃微粒,叫作「微球」(microspherules,图左)。史密特认为那是熔化的岩石因为溅上空中而迅速冷却才形成的。三年後,美国地质调查所的波霍等人,首先对变形石英的成因提出了解释(图右)。石英是非常稳定的矿物,即使地壳深处的高温与高压都没法改变它。换言之,地球上几乎没有力量能使石英变形。 g].hL  
MFLw^10(T  
虽然学者已认为微球与变形石英可以当作地球遭受过巨大撞击的证据,仍有一些人认为不妨以剧烈的火山活动来解释。勐烈的火山爆发的确可以使石英碎裂,但是只会朝同一方向碎裂,可是波霍收集的标本,碎裂的方向却有好几个。微球中的微量元素,与火山爆发形成的微球截然不同。世界各地的白垩纪末期遗址中,科学家发现了超过100处有铱含量高得异常的层位,採集到变形石英标本的遗址也超过30处。 _k.gVm  
Bn{0-5nj  
1980年代发表的四种撞击遗迹中,最没有争议的就是煤灰与灰烬,那是由陨石撞击引起的大火造成的,比正常值高10~1000倍。不过,支持陨石撞击说最令人信服的证据,就是找到了陨石坑,位於墨西哥犹加敦半岛上今天叫作奇虚乐的地方。1980年阿瓦雷兹公布了「铱假说」之後不久,地球物理学家卡马哥与潘菲德就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他们服务於墨西哥国营石油公司(PEMEX),在墨西哥湾海底探勘油气,哪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结构,後来估计直径达180公里。1991年,其他学者证实了那的确是个陨石坑。 hk1jxnQ h  
U9p^?\-=  
针对地球上气候大变动、生物大灭绝的研究,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学者找到了一个合理的陨石撞击点,就不再只是着眼於地球内部的肇因,例如火山活动,他们开始认为整个事件源自非比寻常的大灾变。火山爆发与陨石撞击都会喷出大量有毒的污染物到大气中,例如灰烬、硫化物与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迁、环境恶化。它们的差别是发生影响的时机。陨石撞击是瞬间事件,理论上几千年内就能杀死大量物种。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会持续喷出污染物,长达几百万年,对生物与栖所的影响是漫长的。 hKW!kA =gZ  
Sf0[^"7  
寻找线索间的关联 oJTsrc_ -  
"t" &6\  
我们知道星尘像铱一样会随着彗尘、小行星、彗星一起掉落地表後,就决定在地球沉积层中搜寻「富勒烯」这种外来的碳分子(图左)。我们选择了一个已知的撞击遗址:加拿大安大略省索德柏立一个18亿5000万年前的陨石坑。因为它相当独特,覆盖了一层含碳丰富的角砾岩,混合着受撞岩层的碎屑与其他的撞击落尘。这个陨石坑与墨西哥奇虚乐陨石坑引起的争论没什么不同,一直到找到变形石英与碎裂锥(这个特徵据学者的描述,就是保存在岩石中的撞击波,见图右),大部分科学家才相信它是陨石撞击造成的坑,而不是火山爆发的结果。
顶端 Posted: 2007-06-29 05:18 | [楼 主]
啊咪嘟吡吧
马来西瓜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1516]

 

每个假说都会争得喋喋不休,睇来尼个可能会更加令人信服
顶端 Posted: 2007-06-29 07:55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侦灵地带



Total 0.012507(s) query 6, Time now is:01-25 13:47, Gzip enabled 粤ICP备06028238号
Powered by v6.3.2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