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
Q+'QJ7fw'| E
h>qUa
]l4#KI@ F2RU7o'f.
r%~/y Kr|9??`0E
Zb=H\#T $@cg+Xrg1
w#M66=je_ Y5Jrkr)k 办学22年,15年来每月靠44块半的工资维持生活,也许他不是最优秀的民办教师,但他可能是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官员和老百姓见到他的时候,都亲切地称他为———
-5t.1/ bjEm=4FI; 山坳上的园丁
zDO`w0N li?RymlF 见到杨贤祥老师的时候,我很难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脚穿一双破旧解放鞋的男子和一位执教22年的民办老师联系起来,从他的穿着打扮来看,就是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都镇这个十分偏僻的小镇里,他也像极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民,在后来的谈话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他很多不为外人知道的事情。
q}mQm'
U(cV#@Y 黄都镇万元村的五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近500人。地处偏僻,远离交通干线十余里,至今尚未通公路。每逢赶集,村民只好穿行于山中羊肠小道之间,走亲访友,行走于山梁之上。由于地区条件的制约,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仅够糊口之资,文化极为落后,十年前村民大都只将子女送读小学毕业,偶尔出现一两个初高中生,便是难得。在上了年龄的人群中,文盲、半文盲居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交通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地方,我们的主人公----杨贤祥老师却在这里坚持办学22年,从1993年到现在的15年间,他每个月只领到44块办的工资,在他教的1000余名学生当中,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已经考进了大专院校或者毕业,在新的天地里享受着幸福的人生,而杨贤祥老师却22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继续着他的光辉事业,在三尺讲台上谱写着无怨且无悔的人生。
Ks
@ 8n^v,s > 初中毕业,受命于恩师
9My
|G)M6 `-L{J0xq 1987年7月,杨贤祥老师在黄都完校初中部毕业后,当时只有17岁,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适,尽管杨贤祥老师以优异成绩考入务川中学,却未能继续就读,这给他后来的人生难免留下遗憾。就在这时,他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当时黄都完校校长王治轩老师找到了他:砖房小学缺教师,要他到该校任教。
!B &%!06 c31k%/. 此时的砖房小学是什么样的学校?他作为当地人,是心知肚明的:一无校舍,只有靠租用农户的堂屋做教室;二是教师少,加上他本人才两名教师;三是班级多,有一到五年级;四是复式学校,一节课要上两个班级,科目多,课时多;五是学生少,全校只有13人。就这样他开始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由学生到老师,尤为艰难的是,由于该校近年来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差,学生家长对教师不信任,大量的学生外出就读。若学校的教学状况再无改变,学生家长一旦失去信心,势必造成该校解散。
(},TZ+u Jx8?x#} 要教书就要教出个样子,要干事就要干出个名堂。思索再三之后,十七岁的他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一干至今已有22年。
K7H`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