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遭学生举报为反革命续:是否立案侦查成谜
0
图片:
杨师群近照。图片由其本人提供 1ba~SHi L<cx:Vz 红网12月11日报道 11月21日、22日,华东政法大学有关领导先后两次找该校人文学院教授杨师群谈话,告知其言论被学生举报,公安局已立案侦查,杨把谈话内容在博客上公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eb\K "ec" >h9IM$2 此后,由于杨的博客中谩骂声不断,杨在他人建议下删除了那篇博客文章。 df +l%9@ !PlEO 2at 但博客内容已被其它网站广为转载,经媒体报道,杨卷入舆论的漩涡。他的博客,也由当初几千的访问量蹿升至27万、34万……这个数字仍在迅速增长。 EWhK0Vej= O/(`S<iip 舆论先是对举报杨师群的两位女生表示谴责,待杨本人出面澄清两位女生只是猜测,公安局和校方相继否认对杨立案侦查后,有人说,杨是自我炒作。 _Ay9p[l qBQ?HLK- 杨师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3pROf#M n38p !oS 现在看来,似乎一切都出于杨师群的“炒作”。 ub0.J#j@ ?zMHP#i 人文学院领导找杨谈话那天,大概不会想到会发生这么多事情。杨现在的态度,是不想多谈论了。 79j+vH!zh Et_bH%0 这个讲授《中国新闻史》的教授,没想到网络的力量如此强大,他在博客中写了一篇《“五毛党”现象透视与担心》,来回应网上那些对他的攻击。 &|1<v<I5 %wg-=;d4 12月3日、10日,本报记者两度面对面对话杨师群。第一次,他表现出坦然与自傲,第二次完全是失望。 eKgBy8tNS0 4Z=_,#h4. 在公安局和找杨谈话的副校长相继否认对杨立案侦查后,这更像是一出杨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M/'sl; I]t!xA~ 也确实,它没有收场。 qr^3R&z!} uAq~=)F>, 是否被立案侦查成谜 9L?.m& #G|RnV%t$~ 杨师群被学生举报到公安局去了。 /Iy]DU8
SM#]H-3 这是找他谈话的领导告诉他的。杨师群是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11月21日,人文学院的五个领导,把杨叫到会议室,告知其课堂言论被学生举报,公安局已立案侦查,向他核实情况。 i>A s;* I*{nP)^9 领导向杨核实了两项非常危险的罪名,被杨否认。杨事后回忆领导找他谈话的情形,称领导的态度还是很开明,“只是核实情况”,在谈话末尾,对杨提出忠告,要他以后上课少说点。 dL 1tl 4[r0G+ 杨在回应领导谈话时说,如果学生不喜欢他的课,可以不选(该校已推行学生选课制度),非要到公安局报警吗? y2d
CEmhY D/xbF` 领导说报警的学生上的这门课不能选,杨想到可能是他教的大一四个法律专业班的古代汉语课,大一新生刚入校,必修的基础课由学校调配老师。他想起大约一个月前,四个班中的“第一个班”——上课时间为星期一,有两个女生课间来找过他,对其上课言论提出异议,其中一位女生眼中还噙着泪水,显然情绪比较激动,他回应她们说“你们有不赞同我上课观点的权利,我也有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的权利,如果你们无法接受,以后可以再也不选我的课了”。 TER=*"! /9*B)m" 杨猜测,报警的可能是这两位女生。 N)| yu1S 6<SAa#@ey 自去年开通博客以来,杨就有写博客的习惯,当晚就把此事写进了博客,并把对那两位女生的猜测也写入其中。 ^7cGq+t \ZFGw&yN 11月22日,该校一名副校长又找到杨,谈话内容和前一天大致相同,在场的还有校保卫处的正副处长。杨再次否认了副校长核实的两项罪名。 ,kGc]{'W %@aSe2B 接下来,杨能做的似乎只有静候学校的调查结论了。 "Yv_B3p J?1 uKR 令杨没想到的是,11月25日他打开博客时,发现访问量已由原先的几千上升到4万,评论和留言中有很多谩骂的言论,杨开始还把那些言论搜集起来,后来发现有那么多的脏话,“中国网民的素质实在是太差了”,在一位记者建议下,他删除了那篇博客。 ::lKL wk D^r(hiH 但是博客内容已被很多网站转载,仍然有不少人到博客中留言。11月27日,网上出现关于该事件的第一篇评论,作者是三年前卢雪松事件的披露者,卢雪松是吉林艺术学院的老师,曾因课堂言论被学生告发而身陷囹圄。 r'r%w#
=`t jXx<`I+] 几乎与此同时纸媒上出现的数篇评论将事件推入公众视野,评论者普遍认为,此次事件比卢雪松事件性质更恶劣,而且称报警者就是杨师群已经删除的博客中提到的两名女生。 D,*3w'X!K rQs
)O<jl 后经媒体报道才发现,那两名女生只是杨的猜测。而上海本地一家媒体在向上海市公安局询问相关情况时,被告知并没有接到报警。后有传言称学生是向该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报警,杨的博客传出后,松江分局还受到市局批评,该媒体的记者又向松江分局核实,同样被否认。 -HbC!wv bdrg(d6 曾找过杨谈话的那名副校长,也在致电一家媒体的记者时称,要记者问问杨师群,是哪个公安机关立的案,意思也是否认对其立案侦查的存在。 S~bOUdV
Z -UEZ#Q 杨师群对本报记者说,他也不知道是哪家公安局立的案,警方接到学生举报已立案侦查,是领导找他谈话时告诉他的,如果被否认,“那也太荒唐了”。 WRbj01v tjGn|+|k “他以前上课不带微笑的” l"T44CL; ]=I@1B;_m “今天老师都不敢讲话啰”,12月3日的古代汉语课,杨师群言谈间显然多了几分拘束。学生们能够感觉得到。 L(<*)No #e1>H1eU 这个以敢言著称的老师,在联系现实时居然提到了陈水扁,一名学生对记者说,如果是过去,他肯定会痛批大陆的腐败官员的。 sN*N&XG u;"TTN 这是人文学院2008级06班的课堂,该班是杨师群讲授古代汉语的四个法律专业班之一。记者一大早就前往该校松江校区听课。 %QGC8Tz m+R[#GE8# 课文内容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教室的满座率大约在90%以上,前排有点空,据学生说,这是怕杨提问。 3?9IJ5p YeL#jtC “他总是在寻找对手”,一名叫张珊(化名)的女生描述说,杨非常希望学生和他争论,有很多次,争论都到了白热化程度,但他总是说“争论完我们是朋友”。 K~{$oD
7! AaOuL,l 杨提问的方式也很有特色,都是指学生的衣服颜色,“这个穿黑衣服的男生”,“这个穿白衣服的女生”,难怪学生们都靠后坐,希望把自己衣服的颜色隐藏掉。 F?*-4I- M61xPq8y5 学生的课本空白处写满密密麻麻的字,是听课笔记,一位学生介绍,古代汉语两节课是连着上,在大约90分钟的时间里,杨用80分钟讲解课文,10分钟提问,讲解课文时往往会跳出来联系现实,提问时如果学生回答不积极,或者回答不到位,他就会侃侃而谈自己的看法。他大概是在这些时候“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 =pO^7g $E~`\o%Ev 有个学生说,杨老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其实课堂气氛挺沉闷的,只有到提问的时候,学生才会打起精神,等待听完一番精彩的高谈阔论后下课。 _\G"9,)u' L|:`^M+^w 本堂课提问,杨师群问到了伯夷和叔齐为什么在武王伐纣后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学生回答不出来。 .-c4wm} =E4LRKn 杨说,有一种观点可能认为周是殷商的附属小国,两者有伦理关系,所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其实不一定,关键在于伯夷叔齐蔑视权力,始终跟权力保持距离,所以有一种观点他比较赞同,就是伯夷叔齐反对以暴制暴,通过武力来推翻一个政权。 u#$]?($}d Y|f[bw 从上述解释中显然可以看出杨的倾向性,但他课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只是有意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 mt{nm[D!Xp KIf dafRL 据一位学生介绍,杨师群多次结合课堂内容表达过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他在诸子百家中最欣赏老子和庄子,因为他认为这两位和权力相对疏远,他评价知识分子的标准就是看他和权力的距离。他认为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批评权力,而不是相反。 gMmaK0uhS x b~yM%*c 他此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当然个别知识分子适宜于在权力圈子里面运作也可以,但关键是要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运作规则”。 GL#u p g`' !HGY 杨还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独树一帜的观点,认为秦统一给中国带来不利影响,并将此和欧洲比较,提出过早的统一让中国社会缺乏权力制衡,从而缺少【www.canton8.com不良信息过滤】智慧,从秦汉到明清【www.canton8.com不良信息过滤】上一直停滞不前,直到清末才逼迫转型。 oXh#a8 ci.+pF “副教授当了十年” IGQaDFr 4#xDgxg\f 由于他的观点太新异,常常遭到学生反对。 XbKYiy r&JgLC( 一位叫王莹(音)的女生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学入学时的那堂古代汉语课,杨师群制作了一个课件,抛开课本讲,提到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中国人的奴性,一堂课下来,杨在大一的新生中有了一个外号叫“老愤青”。 /{aj}M0kN `l
^9/_g'6 一位大一新生在杨的博客中留言称“我听到了我真正值得听的课了,那是我寻觅了许久的声音”。 rk2j#>l$4 2g-j.TM 记者找到了王莹说的那堂课的课件,其中一节引用了马克思“怀疑一切”的座右铭: wj^3N7_:w RuA*YV “人们习惯于接受答案而不去辛苦地考虑答案的探索过程,尤其是这结论是否存在真实的根据?所以要获取大量的各类信息,认真思考这些信息,尤其是不同观点的信息。然后是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强加给我们的思维定式,打开探索欲望的突破口。” y<|7z99L 5|j<`()H
: 但杨说,经历了本次事件,这个课件明年可能不能使用了,要修改过来。 U0y% u ]Idk:et 一位细心的学生发现,杨第一次在课堂上微笑,“他以前上课是不带微笑的”。 :'-/NtV)o? gjwn7_ 杨师群研究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华东政法大学。 Eqd< |